人们常常会用“多动症”代表精力旺盛的孩子,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好比喻,患多动症的孩子不仅需要心理治疗,严重的还需要药物治疗。
如果孩子长期出现好动、注意力不能集中,并且影响到了学习、社交行为等,就需要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找医生看看了。
2岁多孩子的生理、心理特征决定了“好动”特性。在我们大人眼里,孩子可能真的有些“精力旺盛”,但这正是他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。
如果孩子过于的安静,你反而要多注意了。
2岁多的孩子,会跑、会跳、会转圈了……这些技能促使他们想好好发挥一下。
2岁多的孩子,充满了好奇心,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,这其实是他们在摸索学习。
2岁多的孩子,无法选择性地回避一些刺激性的光线、声音或情感等,所以更容易兴奋。
再加上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是活泼性格,所以会显得更“好动”。
孩子这些好动、精力旺盛的特点会随着年龄的长大慢慢变淡,一般到上学后就不会这样了。
我的外甥,小时候尤其好动,我妹妹照看他比别人家孩子费劲多了,上了小学后,慢慢地就不像以前那样好动了。
如何应对孩子的“好动”呢??首先,教育过程可以使用“标签效应”,但要用到好的习惯方面。
像“多动症”这样的标签最好不要使用:
一来家长会越想越觉得就是那样;
二来孩子会“破罐子破摔”,反正你们都这样认为了,那可能我真的就是那样吧,孩子便不会改变,越来越向着你说的那个方向改变。
?其次,不要刻意压制孩子,给他们释放精力的渠道。
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孩子想运动就运动,想玩游戏就玩游戏,不要阻止。
按照我的经验,越是阻挠,孩子越会闹,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孩子哭闹、大人气急败坏。
?第三,鼓励、引导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事情。
比如,有的时候我会让孩子坐好,给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。
还有很多可以尝试,比方说看绘本、玩橡皮泥、画画……
这些活动可以用来让孩子坐下来休息休息。
?第四,家长做好心理准备。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坐不住很正常,而且往往不听大人“调遣”。
比方说,带孩子出去逛商场,家长最好做好心理准备,他可能会到处乱跑,还可能会赖在游戏区不走。
所以带娃出门玩,尽量按孩子的进度来吧。
??彤宝妈小建议:
没什么危险的,由着孩子玩。
家长要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,这个年龄期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这样。
另外,不得不提醒家长的是,2岁多开始要给孩子灌输规则的概念了,要教育其讲规则,明白一些事情的界限。
要让孩子尽情玩,还要他讲规则,有时候是真得很矛盾,是不是,但教育孩子就是这样!
文章来源:《临床儿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lcekzzgw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181.html
临床儿科杂志投稿 | 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| 临床儿科杂志版面费 | 临床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| 临床儿科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临床儿科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