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宝宝的辅食安排应循序渐进,遵循“由一种到多种、由少至多、由稀到稠、由细到粗”的原则,逐步实现营养均衡膳食。另外,在辅食添加过程中,不宜强迫孩子进食,让婴幼儿有自主选择食物的权利,可提高其对进食的兴趣。
1、铁的补充。
母乳中的含铁量较低,婴儿早期的铁来源主要依靠胎儿宫内的储备。通常来说,胎儿期肝内储备的铁含量是足够宝宝使用4-6个月的[2]。但随着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及铁储备的下降,辅食添加初期应注意铁营养素的补充,避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。
因此,家长应注意选择富含铁的辅食,如强化铁的米粉、肉泥、鱼泥等等;注意谨慎选择动物肝和动物血,在确保相对安全情况下可每周安排1~2次,每次50克左右。
2、调味品的限制。
①盐。婴儿的肾脏发育不全,代谢能力远低于儿童和成人。因此,1岁龄内的辅食安排不加盐;1岁龄以上的孩子可少量摄入食盐,建议1-3岁龄的幼儿每天摄盐量控制在1-2g[3]。
②糖。1岁以内的宝宝不吃加糖食物,也不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喝果汁,1岁以后也要限制喝稀释的果汁[3]。
③油。一般6个月以后就可以给宝宝吃油,但应注意选择选择α-亚麻酸含量丰富的油[3],如亚麻籽油、核桃油、优质菜籽油、大豆油等。
3、禁止食物。
①4-6月龄禁止固体辅食。4~6月龄婴幼儿应避免食用固体食物(如鸡蛋辅食的介入应大于6月龄),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。
②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限制。注意鱼虾类、坚果类食物营养丰富,而婴幼儿肠道相对较脆弱,耐受性差,易出现过敏情况。因此,建议鱼虾类在8月龄后添加,坚果1岁后再考虑添加(注意以泥、膏、粉末等形式,控制在4-5g)[3]。
③有中毒风险的食物。蜂蜜应安排在一岁龄后尝试,一岁前安排有肉毒杆菌中毒的风险[5]。
4、食物过敏后的调整。
婴儿辅食的添加应循序渐进,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。初次添加应少量尝试,并至少观察3天(在这3天中不添加新食物)。如果宝宝出现过敏症状(如腹泻或湿疹等),应暂停添加,并回避该类辅食1-3个月。
待宝宝胃肠发育逐渐成熟后再行少量尝试,如果没有出现过敏症状可一点点加量,并继续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;如再次引发过敏反应则需拉长尝试时间,期间避免相关食物的摄入[3]。
关于辅食安排你还有什么疑问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~
参考文献:
[1]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[J].中国妇幼健康研究,2019,30(04):392-417.
[2] 冯超,关宏岩,朱宗涵.辅食喂养热点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[J].中国妇幼健康研究,2017,28(05):612-615.
[3] 杨月欣,苏宜香,汪之顼,赖建强,盛晓阳,崔玉涛,徐秀,曾果,毛丽梅,孙要武,杨年红.7~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[J].临床儿科杂志,2016,34(05):381-387.
[4] 栾超,于冬梅,赵丽云.婴幼儿辅食添加、辅食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[J].卫生研究,2018,47(06):1022-1027.
[5] 三类人慎吃蜂蜜[J].江苏卫生保健,2019(01):53.
文章来源:《临床儿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lcekzzgw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1/991.html
临床儿科杂志投稿 | 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| 临床儿科杂志版面费 | 临床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| 临床儿科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临床儿科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